3月2日,新修訂的《環境空氣質量標準》正式發布,在這個新的標準中,增設了PM2.5濃度限值和臭氧8小時濃度限值兩項新的指標,并確定兩項指標的最后實施時間為2016年1月1日。對于始終對大氣污染和空氣質量格外關注的北京市民來說,新標準的實施迅速成為人們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之一,也有很多群眾提出,正值全國“兩會”召開,希望能夠通過代表、委員,將群眾的呼聲在會上進行反映。
“對于新標準的實施,我們鼓掌歡迎,說明國家對空氣質量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。如果按照這樣的標準發展下去,我相信北京的藍天會越來越多。但是,新標準實施的實際效果到底能如何?”一位袁女士對記者說,空氣質量監測是一件技術性很強的工作,如何能夠保證監測標準的一致性、監測數據的準確性,如何讓老百姓相信數據是準確的,是新標準能夠發揮作用的前提性工作。政府的相關部門應該在這個方面多做一些工作。
在外企工作的張先生認為,我們公布數據的渠道過于單一,一旦政府在履職的過程中不負責任,數據的準確性難免出現偏差。在這種情況下,可以考慮讓更多的環保方面的專家,甚至一些環保組織參與其中,讓數據的監測受到更多的監督。
除了監測數據的問題外,許多群眾對于如何強化環境治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一名經常參與路面值勤的民警告訴記者:“北京對于環境的治理確實做了很多的工作,就拿大貨車進京的問題來說,北京警方查堵非常嚴格,卻仍無法杜絕。事實上,單純靠警方一家的力量還不足以根治這一問題,需要各相關部門聯動配合。環境治理也存在這個問題,需要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才能真正做好!